随着吴国下场入局,文斗比赛持续升级,但吵来吵去的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最终的矛盾还是要靠武力解决。
曹操似乎对此早有准备,早在三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往南阳郡运送粮草了。
但派谁去南阳却成了一个大问题,曹仁当仁不让是最佳人选,但他也仅有一个牛金作为副手而已。对比关羽,他手下还有一堆文武,关平、周仓、廖化、糜芳、傅士仁、马良、向朗等等多达12位文臣武将。
这么看来,曹仁防守可以,组织进攻却多少有些人手不足,所以必须要派援军去才行。
很多武将都明白这一点,于是曹洪、徐晃、张合等大将纷纷上书请求出战,甚至远在凉州的马超也表示想来中原活动活动。
但在这个问题之前,曹操还有一个大麻烦需要解决,那就是立储君的问题。
尤其现在曹操年纪越来越大了,既然称了王,那太子为一国之根本,也该有个论断了。
在某一次大朝会上,就有侍中桓阶直接提出了这一尖锐的问题。
本来暗流涌动的朝堂一下就炸了锅,这里面绝大部分是支持曹丕或曹植的,只有一小部分是选择了曹彰,但曹彰自身无意太子之位,也就做不得数了,至于曹操的其他儿子,不提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