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刊在快要结尾的时候我简单的介绍了范睢在长平之战的时候因为使用了反间计,所以就迫使赵国临阵换了将。
最后赵国把廉颇换成了赵括,这才得以让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取得关键性的胜利。
有关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其实就算是战国末期的最后一场大战,同时也是一场事关大秦帝国统一的一场决定性的战斗。
所以我在介绍长平之战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的铺垫。包括了前面说的孟尝君,目的就是为了提出战国远交近攻的策略,这个策略其实最早是孟尝君提出来的,后来是范睢和吕不韦等人把远交近攻发挥到了极致。
还有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这件事情也关系到了赵国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后面能够突出廉颇的关键作用,如果范睢不用反间计忽悠赵国替换了廉颇,那么长平之战的结果也未可知。
现在!在我正式的给大家介绍长平之战之前还是要再来进行一下铺垫,而今天要铺垫的这两位就是长平之战的两位主帅,也就是白起和赵括。
要是说起来当时的大秦帝国之所以最后能够完成大统一的霸业,除了历代秦王的励精图治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在几个秦国的主要的时间节点上用对了关键性的人物。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在正确的时间里遇到了正确的人。
那么现在秦昭襄王就是在自己在位的十三年的时候,在最正确的时间里用对了最正确的人,而这个人就是白起。
这位白起说起来也不是普通人,白起本名是叫做公孙起,原本是楚平王芈氏的后裔,白起自幼年熟读兵书,成年以后又把读过的兵书全给烧了,而后为大秦帝国屡建奇功,一生斩杀六国士兵约百万人,所以白起除了是一名战神以外,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杀神”!
公元前293年,同时这也就是秦昭襄王十四年,白起以大秦左庶长统兵,随后白起就在伊阙之战中大破魏韩联军,仅此一役白起就斩首魏韩联军二十四万,从此也扫平了秦军东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