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1 / 2)

第102章

福昭手中的兵将虽然不多,但都极为忠心。

因为他仅存的兵将,都是他母妃那边所留下来的忠心之人。当年,先帝忌惮外戚手握兵权,将福昭母家那边,所有领兵打仗的,上阵杀敌的,全数改成了文官。

当年,这一政策下来,让福昭母家那边怨声四起,却根本没有应对之力。

福昭一见自己母妃家世开始慢慢瓦解,父皇也开始不再过问他对时局的看法,因而,使得他的心头就各种恐慌。背地里,福昭集结这些被改成文官的不甘之人,秘密将他们集结成兵。

当初,福昭就是率领这么一批外戚兵将,与北燕王秘密联合,对卫国拔刀相向的。

当先帝发现卫国的一切竟然是自己的四皇子所做,并且还秘密集结外戚成兵,可想而知,这是怎样的一场雷霆之怒。

福昭是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做的这一切,是为了能够扩张大邺版图,虽然集结遣散的外戚成兵,但归根结底,这明明是一件好事,为何他的父皇会这般生气。

他始终都念着先帝在他幼时曾说过,以后若是念书念得好,便会把太子之位交于他。他拼命读书,发奋念书,虽不大习于武技,但使得了拳脚腿法,拉得了弯弓满箭,这都是得心应手的。

可他就是不明白,为何他的父皇会在后来前太子薨逝后,就再也不提及立太子一事了。

明明是他。

明明下一个太子就是他!

不过不要紧,这一切都已经不太重要了。

因为,此时他的手中,已经有了一份盖有四大龙印的遗诏!

只要有了这四大龙印,哪怕这遗诏不是当年张阁老所写,哪怕只是个街边测字先生所笔墨,它都是真的!

福昭得意极了,他挥舞着手中的遗诏,意气风发地对着眼前的朝臣们吼道:“父皇的遗诏在此,本王早就说了。本王才是名正言顺的,七弟根本没有帝王命,他还非要强行上位!这下可好,被天收了吧?!”

此时此刻,站在奉天门前的这帮朝臣们面面相觑,他们一个个闻讯赶来,这个节骨眼上来的人刚过半数,有一部分是福昭曾经的党羽。这会儿,却一个个都面露难色,没有吭声。

见这帮人是这般模样,福昭两眼一瞪,吼道:“怎么的?四大龙印在此,你们还怀疑个什么?”

这话似是讯号一般,刚说出口,殿外顿时骚动起来。福昭看也不用看,便知道,是他手中仅存的兵将们,开始包围整个皇宫了。

他早就盘算好了,七弟福政死了,现如今外城兵将都在抵御北燕王的靠近。朝中上下虽没有个主心骨,但这帮人,会念着自己是福家的后人,一定会拥立自己的。

当然了,若是这帮没用的老臣们不拥立他登基,他就打算来个彻底的改朝换代!

这些朝臣们也深知,今儿的事,若是不做个定局,恐怕是很难离开皇宫了。

这会儿,大家面面相觑,稍稍商量了一番,内阁首辅骆信畴拱手上前,他向来不信端王福昭的所言,这会儿,面对福昭所拿出来的遗诏,他更是觉得不大可能。

先帝在驾崩之前就已当着众人的面立位于福政,怎么可能这会儿还冒出来个遗诏?

于是,骆信畴真诚道:“端王殿下,咱们大邺自先帝驾崩之后,已拥立福政为帝,这是上下都已确认过的事儿。这个节骨眼上,你拿出先帝的遗诏出来……这,我们必须确定一番遗诏的真假。”

这话若是对其他想要篡位的皇子所言,必定会惹来杀身之祸。

但是,众多大臣们已经站在易长行的身后,对目前这个局面会发展到如此这般,大家都是心里有数。更何况,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端王福昭,已经没有多少人可用了。

纵然这会儿门口有一些兵将,但这些兵将还是不是福昭手中,都未可知。

所以,内阁首辅骆信畴不怕他。

也正是因为福昭身后已然没有多少兵将可用,面对朝臣们的质疑,他也没有用刀剑来说话的可能性。

更何况,福昭觉得,自己想要名正言顺地登基。

于是,他气定神闲地将手中的遗诏递给身边的陌苏,并洋洋自得地对眼前的朝臣们说:“你们若要判定遗诏的真假,就在这儿判定。当着本王的面!”

骆信畴“呵呵”了两声,方才皮笑肉不笑地道了声:“那是那是。”

于是,这帮朝臣们开始纷纷围拢在奉天门前,与天地细碎风雪之中,一起研究这份遗诏的真假性。

当然,大伙儿每个人的神情都异常严峻,仿佛都在面对着一件非常重要、非常急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