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1 / 2)

第107章

从这些人的穿着来看,她们应该是帮宫里头做事儿的。

为首的,是个老嬷嬷,待这些人给项晚晚行了个正规的宫礼后,她便忍不住地左一句夸赞,右一句感叹地说:“老奴我做了这么些年的裁剪,经手的达官贵人,妃嫔娘娘们数不胜数,可头一回见着身段这样好的女子。真真儿是咱们大邺的福气呀!”

项晚晚有些尴尬,她看着管家,管家却笑眯眯地对她说:“她们是尚衣局的,今儿是特意来为姑娘量身的。”

项晚晚一愣,尚衣局?

老嬷嬷忙不叠地点头道:“老奴听说了,嫁衣上的绣案,是姑娘自己来。对吗?”

开篇儿就说到这个话题,项晚晚只觉得有些事情还没弄明白。于是,她微笑着点头应答,转而却把管家叫到一旁。

“管家叔叔,这尚衣局不是给皇宫里的人做衣服的吗?她们怎么……”

管家神神秘秘地笑了:“自先帝驾崩之后,宫里人是越发少了。原先的娘娘们都到缘觉寺与青灯古佛相伴去了,长时间的战争下来,对咱们大邺唱衰的宫人们,也都偷偷跑了许多。哎……新帝原先虽然登了基,可后宫也并未建立,整个皇宫上下,现如今没多少人在。再加上,国库空虚,大部分银两都用做了战争上,六部喊穷,下边儿的各大局手头也不宽裕,有时候其他朝臣,世家需要做一些衣裳,被褥什么的,尚衣局现在也都承接一些了。”

说到这儿,项晚晚是明白了,世道不景气,影响的是全天下人的生计。

管家又道了句:“就算尚衣局不想承接也没辙。整个金陵城上下,坊间成衣店都关闭了许多,春节前,我还特意去打听了一番,城内目前还在开着的成衣店,只有两家小的,做不了什么雍容华贵的吉服,只能做些简单的小衣。哎,也不知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再过一段时间,若是还无法出城,恐怕这两家小店,都要关门大吉啦!”

这么说来,项晚晚就更是明白尚衣局来的这些嬷嬷们,她们对自己为何这般热情了。

接下来,尚衣局的人给她量身计数,就连手腕,头围,小腿长度和圈度,她们都记了个清清楚楚。

为首的老嬷嬷将所有数据全部过目了一遍,方才笑眯眯地对项晚晚说:“这几天是大过年的,我们回去先制定喜服的款式和方案,到时候我拿来给姑娘过目。待得二月初二龙擡头那一日,再开始动剪刀裁剪。”

其实,项晚晚对喜服会制成怎样的款式,她并不在意。她总觉得,这一切都是外在形式,只要大婚那天,她和易长行能够欢天喜地地拜堂成亲,一切就足够了。

更何况,她也并不知晓大邺这边的喜服模样。自从来了金陵城之后,她只在路过的时候见着某个大户人家正在娶亲,但那会儿她的心思都在生计上,并没有什么兴趣去看别人穿的喜服模样。

后来为了生计,她倒是希望李大叔能帮她接点儿喜服之类的绣活儿,只可惜,由于门路没有,一个相关的都没接到。

不过,项晚晚总觉得,自从鸡鸣寺回来后,似乎很多事儿都开始慢慢顺了起来。

日子过得简单又舒心,只是,会日日夜夜牵挂城外战局,担心易长行的安危。

她原先想着,战局再怎样紧张,春节期间总能休战一二吧?

谁曾想,从城门那儿得来的消息,春节期间竟然是打得最为激烈的时刻。她那颗悬着的心,越发担忧了起来。

鸡鸣寺的香客也越发多了。

待到正月十五上元节那天,尚衣局的老嬷嬷送来了喜服的方案,方案有三个,个个都让项晚晚觉得,华丽异常。

喜服华丽的程度,比当初她做帝姬殿下时,卫国这边帮她绣制的喜服,还要精致奢华数倍。

可这都是人家尚衣局的人花了时间和心思琢磨的,项晚晚纵然心头有一些顾虑,也不大好说什么。便选了个自己还算喜欢的算是敲定了。

老嬷嬷欢天喜地地离开后,项晚晚对管家担忧道:“喜服太过华丽,是不是不大好?”

“怎么会呢?刚才我在旁边看了一眼,喜服就是这样的。历来历代的大婚,都是这么穿的。”管家真诚道:“一生只有一次的大婚,所有人都在看着呢!当然是要最华丽的呀!再说了,爷出城前是叮嘱过的,大婚的喜服,是要按照最华丽,最排场的来。有些装饰若是少了,到时候爷不高兴,就不大好了。”

项晚晚想想,也对。

毕竟,易长行本就是世家子弟,虽然家中长辈只剩下了六叔一人,但世家摆在那儿,有一些排场必不可少。

更何况……

项晚晚看了看院外的那棵海棠,玫色的花瓣娇艳欲滴,树杈旁,一抹嫩黄的新绿,正掐了尖儿地想要钻了出来。

项晚晚看着这抹新绿,她心底里明白,易长行是要做大事的人,他已经惩治了福家人,又率领着众多兵将出城迎敌北燕兵马。

接下来,他到底是王,是相,一切都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