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脑补(1 / 2)

“陈阳,厉害。”

走进电梯,文浩辉给陈阳竖了一个大拇指。

乔老的病症不算严重,但是陈阳这一次的表现依旧很出彩。

有些时候看一位医生的水平,还真不一定就要看大病,越是小病,越是常见病,越能看出一位医生的水准。

中医易学难精,因而杏林界一直都有一个说法。

一位医生,能把一些小病、常见病看好,就是一位很难得的医生了。

中医的方剂众多,哪怕能把一两个方剂研究透彻,也能治疗好不少疾病了。

在自身天赋有限的情况下,不用追求太多。

中医虽然讲究博,但是同样可以追求专精。

就像现在的很多中医类医院,把中医划分为很多科室,美其名曰是为了专精,研究一个方面。

然而事实上这种划分是错误的。

中医专精的划分不能像西医一样,从西医专科类似的角度去划分,而是可以从方剂等方面来划分。

比如说,某位医生,他就研究几个自己擅长的经方,就去研究自己擅长的经方症,遇到同类患者,可以得心应手的去治疗,这就很好了。

中医的很多经方都是能治大病也能治小病的,真要能把几个方剂研究到得心应手的程度,绝对能算得上一位很了不起的中医医生了。

擅长的,能治疗的尽心治疗,不能治疗的,直接拒绝,说自己治不了某种病,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同时,宣传方面也要到位。

就像陈阳在岭南中医交流会上说的,中医科普同样重要。

让患者清楚中医的划分亦或者说中医和西医不同的地方,这样患者也能接受或者明白情况。

“浩辉哥你就别夸我了。”陈阳笑了笑。

“我是真佩服你。”

文浩辉笑着道:“你也只是上了大学之后才接触的中医,虽然之后再基层沉淀了几年,却好像一朝顿悟一样.......”

“有点像是王阳明,在纪平镇三四年,顿悟成圣了。”

在不知道陈阳有系统的情况下,文浩辉的这个说法还真比较贴切。

从陈阳的履历来看,陈阳上大学的时候表现平平,毕业之后又去了乡镇医院,在乡镇医院待了三四年之后却一飞冲天,一发不可收拾,真的像是顿悟了一样。

“旬佳宏、夏洪亮、李成杰.......”

文浩辉笑着道:“杏林的一众天骄都被你各种吊打。”

按照常理来说,文浩辉、夏洪亮、旬佳宏等人,人家本就算是天之骄子,而且出身世家,基础根基扎实,寻常人想要追上人家这些人,那是千难万难的。

然而就是这些人,在陈阳面前,却都被陈阳比了下去。

听着文浩辉的话,一时间陈阳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是开了挂了呀,要是没开挂,怎么可能比得上旬佳宏等人。

被文浩辉夸着,陈阳是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面带笑容的听着。

“浩辉哥,就送到这儿吧。”下了楼,陈阳对文浩辉说道。

文浩辉还在上班,陈阳完事自然是要回去了。

“我带你在医院转一转?”文浩辉笑着问陈阳。

“也行。”陈阳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