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似早有准备,说得滴水不漏。
贾母听着,眼中渐渐浮现赞许之色。
倒是一直沉默的王夫人突然开口:
"她们年纪尚轻......
"
"哎呀二太太!
"王熙凤不等王夫人说完,就笑吟吟的打断,
"国公爷今儿个还说呢:
'咱们贾家的姑娘,总该学学怎么当家。'
这管家之事,横竖有老管家们帮着,又有您和大太太在旁照应,还怕她们年轻不成?
"
见王熙凤将贾玌搬了出来,顿时,王夫人瞬间把嘴巴闭上,也无人再敢反驳。
倒是探春,忽的拽紧了手上的帕子,眼神不自觉地打量王夫人的脸色,而后将希翼的目光望向王熙凤!
贾母若有所思,注视着王熙凤问:“你说这是国公爷的意思?”
王熙凤见王夫人被堵得哑口无言,眼中不由掠过一丝快意。
她抿了抿唇,温顺地望向贾母:
"老太太明鉴,这确实是国公爷的意思。
国公爷今日特意提及,府里的姑娘们聪慧伶俐,应当早些历练历练管家理事之道,也好为将来做打算。
还说珠大嫂子稳重可靠,几位姑娘又各有所长,若能协同料理府中事务,必能让贾家更添兴旺气象。
孙媳儿觉得国公爷所言极是,才斗胆向老太太举荐。
"
荣禧堂内忽然安静下来。
几个老嬷嬷互相使着眼色,连向来爱说笑的史湘云也察觉到气氛微妙,悄悄拽了拽宝钗的袖子。
贾母的目光在王熙凤脸上停留片刻,忽然笑了:
"如此,那老身便放心了,咱贾家的当家人思虑得倒也周全!
"
说着又瞥了眼面色苍白的王夫人,
"既是他开了口——往后这府里的事儿,就先让李纨带着几个姑娘学着操办。
凤丫头你呢,也别彻底甩手,平日里多指点着些,务必让府里诸事平稳过渡才是。”
王熙凤忙应道:“老太太放心,孙媳省得。往后必定尽心辅佐,断不让老太太操心。”
贾母见王熙凤应得爽利,脸上笑意更深,目光慈爱地在凤丫头肚子上略略一扫,又缓缓转向李纨、迎春、探春三人。
"好啊,好啊!
"贾母最是满意这家庭和睦的一幕了,
"既然凤丫头要养身子,你们三个,就该好好担起府里的事!这西府的管家权,从今往后,就交给你们三个来打理。
"
李纨低头应是,脸上却露出几分忐忑,显然是没想到这担子会突然落到自已身上。
探春则双眼明亮,嘴角微翘,显然极是欢喜——碍于庶出身份,多有不便,如今得了这个机会,心里竟是跃跃欲试。
迎春性子更温柔些,但她也知自已若再一味避让,反倒辜负了老太太和王熙凤的苦心,便也轻轻点头回应。
贾母见三人模样不同,但都未推辞,心中满意,又添了一句:
"凤丫头虽是不管家了,可她经手的那些事儿,哪个不是门儿清?你们今后若有不懂的,只管去问。
"
"老太太说的是。
"王熙凤抿唇一笑,眉梢扬起,
"我这个闲不住的性子,一下子要歇下来还真不适应!
"
她转向三人,眸光闪烁,语气里带着几分亲近,
"往后你们若得空,可要记得常来我这儿走动走动!甭管是账本上的难题,还是下人使唤不动,又或者是……
"
她眼珠一转,
"谁家的新花样子好看、哪家铺子的点心可口,咱们都能闲话几句!若是遇到难处不来问我,我可是要生气的!
"
这话说得半真半假,逗得贾母直笑:
"听听,这猴儿还吃味了!
"
李纨温婉一笑:
"凤丫头放心,我们巴不得日日去叨扰你呢。
"
探春机灵,立刻接话:
"就是!嫂子肚子里的小侄儿将来定是个伶俐的,我们多去沾沾灵气才好!
"
满屋子人又笑起来。薛姨妈凑趣道:
"凤哥儿这是找了个好由头,既躲了清闲,又有人陪着解闷儿!
"
王熙凤故作嗔怒:
"姨妈这话可冤枉死我了!
"
说着自已先撑不住笑了。
众人听她这般说,都不禁笑起来,原先的凝重氛围顿时消散不少。
迎春忍不住笑着开口:
"凤嫂子放心,我们三人必定日日都去叨扰,叫您不得清闲才是!
"
"好哇!
"王熙凤笑道,
"那我可就等着了!
"
她顿了顿,又微微正色:
"眼下正是年关,各府的年礼节礼、大观园的修缮、娘娘省亲后的后续事宜,桩桩件件都是忙不过来的。
你们初次主事,若有拿不准的,千万别逞强,只管来找我商量。
"
贾母点头赞许:
"凤丫头这话极是,一家人有什么不好说的?!
"